1985年台灣解嚴前發生了這些事 | 1985年你不知道的台灣秘辛 | 1985年全球大事一次看
1985年發生什麼事?這一年對台灣和世界來說都是充滿轉折的關鍵時刻。當時台灣還處於戒嚴時期,社會氛圍緊繃卻也暗藏變革的種子。蔣經國總統的健康狀況開始引發關注,而黨外運動也逐漸凝聚力量,為後來的民主化埋下伏筆。國際上更是風起雲湧,從震驚全球的空難到改變流行文化的音樂盛事,這一年發生的事情至今仍影響著我們。
說到1985年的大事,絕對不能不提8月發生的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這架從東京飛往大阪的波音747,因為維修不當導致尾翼脫落,在群馬縣高天原山墜毀,造成520人死亡,成為航空史上單一飛機最嚴重的空難。當時台灣電視新聞連續好幾天都在報導這起事件,許多人家裡都還留著相關的剪報。同一年,英國航空也發生類似事故,幸好機長憑藉高超技術成功迫降,被稱為「奇蹟在天空」。
流行文化方面,1985年可說是經典爆發的一年。麥可傑克森的《Thriller》專輯持續發燒,而「Live Aid」慈善演唱會更聚集了皇后樂隊、U2等傳奇團體,透過衛星向全球直播,創下15億人收看的紀錄。台灣當時雖然看不到直播,但很多年輕人會偷偷聽地下電台轉播,或是等錄影帶流傳來一睹盛況。
日期 | 事件 | 影響範圍 |
---|---|---|
1985.08.12 | 日航123號班機空難 | 全球航空安全 |
1985.07.13 | Live Aid慈善演唱會 | 流行文化 |
1985.11 | 微軟Windows 1.0發布 | 科技產業 |
科技領域也有重大突破,微軟在這年推出Windows 1.0作業系統,雖然當時用起來還很陽春,但誰能想到後來會徹底改變人類使用電腦的方式呢?台灣那時候還在用DOS系統,很多電腦教室都還是綠螢幕的時代,要背一堆指令才能操作。同一年,任天堂的紅白機正式進軍美國市場,開啟了全球電玩熱潮,台灣的孩子們也開始迷上瑪利歐兄弟。
在政治方面,台灣雖然仍處於戒嚴狀態,但民間力量已經開始集結。黨外雜誌如《自由時代》持續挑戰言論界限,而海外的黑名單人士也積極串聯。這些行動看似微小,卻為三年後的解嚴奠定基礎。當時很多人晚上會偷偷聽地下電台,或是傳閱被查禁的刊物,那種既緊張又興奮的感覺,現在想來還是很鮮明。
1985年台灣發生什麼事?解嚴前最動盪的一年,這絕對是台灣近代史上最關鍵的轉折點之一。當時的台灣社會就像一鍋滾燙的開水,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都在劇烈翻騰。雖然距離解嚴還有兩年,但各種抗爭事件和社會運動已經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讓國民黨政府疲於應付。
那年最震撼的事件莫過於「江南案」的爆發。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在美國被暗殺,扯出背後有台灣情治單位涉入的驚人內幕。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連美國政府都跳出來施壓,逼得蔣經國不得不整頓情報系統,甚至把國安局長汪敬煦給撤換掉。同時間,黨外運動也越演越烈,鄭南榕創辦的《自由時代》周刊開始大膽挑戰言論禁忌,街頭上到處都是要求民主改革的聲音。
經濟方面也是暗潮洶湧,看看當時的重要數據:
事件/數據 | 說明 |
---|---|
十信金融風暴 | 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爆發超貸弊案,金額高達150億台幣 |
經濟成長率 | 仍維持5.08%的正成長,但通膨壓力開始浮現 |
股市表現 | 加權指數全年上漲13%,但波動劇烈 |
外匯存底 | 突破200億美元,顯示出口導向經濟仍在發酵 |
社會上更是不平靜,勞工運動開始遍地開花。遠東化纖罷工事件持續了整整48天,創下台灣工運史上最長紀錄。這些勞工不再默默忍受,他們走上街頭爭取權益的畫面,透過當時剛普及的電視媒體傳遍全台。教育界也不安寧,台大學生發起「自由之愛」運動,抗議校方打壓校園民主,這些年輕人的熱血讓更多人開始思考:台灣是不是該變一變了?
誰在1985年改變了世界?年度風雲人物盤點,這個問題讓人不自覺回想起那個充滿變革的年代。1985年真的是很特別的一年,科技、娛樂、政治各個領域都有關鍵人物登場,他們做的事情到現在都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今天就來聊聊這些改變遊戲規則的大人物,看看他們當年到底做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
先從科技圈說起,比爾·蓋茲在那年推出了Windows 1.0,雖然現在看很陽春,但這可是開啟了個人電腦新時代的重要一步。還有蘋果的賈伯斯,雖然他當時被自己創辦的公司趕出門,但誰想得到他後來會帶著NeXT強勢回歸呢?這些科技大佬的決定,真的徹底改變了我們現在用電腦的方式。
娛樂圈也有大事件發生,麥可·傑克森發行了《We Are the World》這首歌,召集了當時最紅的45位歌手一起合唱,為非洲飢荒募款。這不只是音樂史上的經典,更展現了藝人們用影響力做公益的典範。另外,任天堂也在這年推出紅白機,從此改變了全球小朋友的童年啊!
領域 | 人物 | 貢獻 |
---|---|---|
科技 | 比爾·蓋茲 | 推出Windows 1.0系統 |
科技 | 史蒂夫·賈伯斯 | 離開蘋果創辦NeXT |
音樂 | 麥可·傑克森 | 發起《We Are the World》公益單曲 |
遊戲 | 任天堂團隊 | 推出Family Computer紅白機 |
政治方面也不能不提,戈巴契夫在這年成為蘇聯領導人,他後來推動的改革直接影響了冷戰的結束。還有南非的圖圖主教,他持續為反種族隔離發聲,後來還拿到諾貝爾和平獎。這些政治人物的選擇,真的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說到這裡就覺得,1985年雖然離現在40年了,但這些人物的影響力還是隨處可見呢。
為什麼1985年是科技轉捩點?個人電腦革命爆發
講到電腦發展史,1985年絕對係一個超重要嘅分水嶺!當年微軟推出Windows 1.0,雖然用落仲有啲卡卡哋,但已經為圖形化介面打下基礎。同時間,蘋果嘅Macintosh賣到嚇嚇叫,佢哋嘅滑鼠操作同視窗設計,徹底改變咗大家對電腦嘅認知。以前要用指令打code先做到嘢,而家點點滑鼠就搞得掂,連阿公阿嬤都學得識!
1985年重要科技事件 | 影響力 |
---|---|
Windows 1.0上市 | 開啟PC圖形化操作時代 |
Macintosh熱銷 | 普及滑鼠與視窗概念 |
任天堂紅白機風靡 | 家用遊戲機成為主流 |
全球網際網路雛形 | 為後續網路發展鋪路 |
講真,1985年仲有件好威水嘅事,就係任天堂紅白機殺入家庭。以前細路仔要玩街機先過癮,而家喺屋企對住電視就可以打《超級瑪利歐》,成個遊戲產業從此唔同晒!仲有啊,當時學術界已經開始搞網際網路嘅前期研究,雖然速度慢到想喊,但冇呢啲基礎建設,邊有今日嘅5G同雲端服務?
睇返轉頭,1985年真係將電腦從「專業工具」變成「家家戶戶必需品」嘅關鍵。唔單止硬件平咗,軟體操作亦變得親民,連文書處理同玩遊戲都變得輕鬆簡單。嗰陣時買電腦仲係好大件事,要全家開會決定,而家諗返都覺得好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