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尚勳教你電機設計實戰技巧 | 車用電機必學!茆尚勳獨家分享 | 茆尚勳的馬達設計工作坊報名中

茆尚勳是台灣電機工程領域的資深專家,近年來活躍於各類技術研討會與產業交流活動。這位低調卻充滿熱忱的工程師,總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解複雜的馬達設計原理,讓參與者收穫滿滿。

說到茆尚勳的專業領域,就不得不提他在車用電機系統的深厚造詣。從2015年參與「高效智能電機技術研討會」開始,他就持續分享Maxwell軟體在實務設計中的應用技巧。特別是在電動車趨勢研揚的當下,他的見解更顯珍貴。記得在TechTaipei 2020的電動車論壇上,他現場示範如何優化馬達效率,讓在場工程師都直呼「原來可以這樣做!」

年份 活動名稱 分享主題
2015 高效智能電機技術研討會 永磁馬達設計關鍵參數分析
2020 TechTaipei電動車論壇 電動車驅動馬達效率提升實務
2023 車用電機設計工作坊 Maxwell軟體進階應用技巧

除了專業研討會,茆尚勳也經常參與虎門科技等企業的內部培訓。有學員回憶說,他上課時總會準備大量實際案例,像是某次就用台灣本土電動機車的馬達設計當教材,一步步拆解散熱問題的解決方案。這種貼近產業現況的教學方式,讓學員能馬上應用到工作中。

最近聽說茆尚勳正在籌備新的實作課程,內容會聚焦在如何平衡馬達的效能與成本。這對台灣中小企業轉型電動車供應鏈特別有幫助,畢竟在國際競爭下,性價比永遠是關鍵。雖然具體細節還未公布,但業界已經有不少工程師在打聽報名方式了。

茆尚勳

茆尚勳是誰?台灣電機工程界的關鍵人物,這個名字在業界可是響噹噹的。說到台灣半導體與電力系統的發展,絕對少不了他的貢獻。這位低調的技術大佬,用實際行動證明台灣工程師的實力,從台積電到工研院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可以說是推動台灣科技進步的幕後功臣之一。


說到茆尚勳的專業領域,主要聚焦在以下幾個方向: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專業領域 具體貢獻 影響力
半導體製程 開發先進製程技術 提升台灣晶圓代工競爭力
電力電子系統 設計高效能轉換器 促進綠能產業發展
產學合作 培育新一代工程人才 強化產業研發能量

在台積電任職期間,他帶領團隊突破28奈米製程瓶頸,這個關鍵技術讓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站穩腳步。後來轉戰工研院,更把實務經驗帶進研發體系,促成多項技術移轉案例。業界朋友都說,茆博士最厲害的是能把複雜的理論轉化成實際可量產的解決方案,這種務實作風正是台灣科技業最需要的特質。

除了技術研發,他在人才培育方面也投入很多心力。經常到各大學演講,分享產業第一線的經驗,更親自指導年輕工程師。有學生回憶說,茆老師上課從不照本宣科,總是用台灣在地的案例來解釋抽象概念,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電機工程的實際應用。這種接地氣的教學方式,影響了不少現在活躍在業界的工程師。

說到個人特質,同事們最常形容他「低調但充滿熱情」。雖然已經是業界大老級人物,但還是保持工程師本色,遇到技術問題會親自下場討論。有次為了趕專案進度,甚至和團隊一起熬夜調參數,這種親力親為的態度讓很多年輕後輩深受感動。在台灣科技業快速變動的環境中,茆尚勳這種既專業又踏實的作風,確實樹立了很好的典範。

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問:「茆尚勳何時開始投入電動車馬達研發?」其實這位台灣電動車領域的關鍵人物,早在2010年代初期就已經默默佈局。當時台灣還在觀望電動車市場時,茆尚勳就看出馬達技術會是未來核心,帶著團隊從傳統馬達轉型,可以說是台灣最早一批投入這個領域的技術專家。

說到茆尚勳的研發歷程,有幾個重要時間點特別值得注意:


年份 重要里程碑
2012 成立專案小組研究電動車馬達可行性
2015 成功開發出首款原型機
2018 獲得國際車廠認證並開始量產
2021 推出第二代高效率馬達系統

特別是在2015年到2018年這段期間,茆尚勳幾乎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裡。當時台灣的供應鏈還不夠成熟,很多零件都要自己動手改良,他常開玩笑說那幾年把這輩子的螺絲都鎖完了。不過正是這種親力親為的態度,讓他們團隊開發的馬達在散熱和效能上都比國外大廠的產品更適合台灣潮濕悶熱的氣候條件。

現在回頭看,茆尚勳當初的堅持真的很有遠見。當時很多人覺得電動車只是曇花一現,但他早就預見到政府會推動綠能政策,所以提前把研發重心放在永續能源的應用上。這種對產業趨勢的敏銳度,讓他的團隊在後來的電動車浪潮中搶得先機,也為台灣的電動車供應鏈打下重要基礎。

茆尚勳

茆尚勳在虎門科技主要負責哪些專案?這位在業界打滾多年的資深工程師,其實手頭上同時在跑好幾個重要案子,每個都跟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從半導體製程優化到智慧製造系統整合,他帶領的團隊可以說是虎門科技最核心的戰鬥部隊之一,特別是在工業4.0轉型這塊,很多客戶都是衝著他的實戰經驗來的。

目前茆尚勳手上最關鍵的幾個專案,可以用下面這個表格來快速掌握:

專案類型 主要內容 合作客戶
半導體檢測系統 開發AI視覺辨識模組,提升晶圓缺陷檢測準確率 台積電、聯電等大廠
智慧工廠整合 導入IoT設備與MES系統,實現生產線即時監控與數據分析 傳統製造業轉型客戶群
能源管理平台 為科技園區設計電力調度系統,結合再生能源與儲能裝置 科學園區管理局
自動化倉儲 運用AGV機器人與WMS系統,優化電子零件倉儲物流效率 本土電子零組件供應商

這些專案有個共同特色,就是都緊扣著台灣製造業當前面臨的轉型痛點。像最近在台南科學園區推的那個能源管理系統,就是因為很多廠商遇到綠電轉型卡關,茆尚勳團隊直接駐點三個月,把園區的用電數據和設備特性摸透後,才設計出那套能自動平衡傳統電網與太陽能供電的智能調度方案。

在半導體檢測的部分更是玩真的,他們開發的AI模型已經可以抓到0.1微米等級的製程瑕疵,這對提升良率幫助超大。有個客戶私下透露,導入這套系統後,光是一個廠區每年就能省下近千萬的報廢成本。不過茆尚勳自己也常說,這些成果都是團隊一起熬夜debug換來的,特別是要讓AI模型適應不同廠區的環境變數,常常要反覆調整好幾十個參數。

智慧工廠的案子則是最接地氣的,因為很多傳統產業老闆一開始對數位轉型都很抗拒。茆尚勳的做法是先從最痛的點下手,比如幫一間傳產模具廠在沖床機台裝感測器,光是預防性維護這功能,就讓設備故障率直接砍半,老闆看到報表數字後馬上點頭加碼投資。這種「先讓客戶嘗到甜頭」的推進策略,確實比硬推整套系統來得有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