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必備!5款超實用餐具推薦 | 台灣人最愛用的廚房小物TOP3 | 這些餐具讓煮飯變超輕鬆

廚房餐具收納與挑選的小撇步

每次走進廚房看到亂糟糟的餐具是不是很頭痛?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廚房餐具也能收得整整齊齊。我自己最愛用抽屜分隔盒來收納餐具,把筷子、湯匙、叉子分門別類放好,要用時一目了然,再也不用在抽屜裡翻來翻去。記得選擇防滑的材質,這樣抽屜拉來拉去餐具也不會亂跑。

說到挑選餐具,材質真的很重要。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給大家參考:

材質 優點 缺點 適合用途
不鏽鋼 耐用、好清洗 導熱快、容易燙手 日常用餐、湯匙叉子
陶瓷 美觀、不導熱 易碎、重量較重 碗盤、馬克杯
木製 不傷鍋具、隔熱佳 需定期保養、易發霉 鍋鏟、砧板
矽膠 可折疊收納、防滑 不耐高溫刀具 烘焙用具、隔熱墊

我特別推薦家裡一定要準備幾把好用的廚房剪刀,剪蔥花、開包裝超方便,比用菜刀安全多了。記得選可以拆開清洗的款式,才不會卡食物殘渣。刀具收納我習慣用磁吸式刀架,既省空間又能保持通風,比放在抽屜裡衛生多了。

碗盤收納也有學問,我發現用直立式收納架最省空間,盤子一個個立著放,要拿哪個直接抽出來就好,不用像疊放那樣要搬開上面的盤子。至於杯子,最好選有把手的收納架,這樣杯子才不會東倒西歪。最近我還買了一個可旋轉的調味料架,把常用的醬油、醋瓶都放在上面,炒菜時轉一下就能拿到,超級方便!

廚房餐具


廚房新手如何挑選第一套基礎餐具?這篇教你從材質到數量一次搞懂

剛開始學煮飯的朋友們,面對琳瑯滿目的餐具是不是很頭痛?其實挑選第一套餐具不用想得太複雜,把握幾個重點就能買到實用又耐用的組合。首先要考慮的是使用頻率,如果你是偶爾下廚,建議先從基本款入手,等熟悉後再慢慢添購特殊功能的餐具。材質方面,不鏽鋼是最安全的選擇,價格適中又好保養,特別適合台灣潮濕的氣候。

餐具的數量要怎麼抓才剛好呢?這裡幫大家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餐具種類 單人使用建議數量 雙人使用建議數量
湯匙 2-3支 4-6支
筷子 2-3雙 4-6雙
飯碗 2個 4個
湯碗 1個 2個
盤子 2-3個 4-6個

買餐具時記得要實際拿拿看手感,特別是湯匙的弧度、筷子的長度都要符合自己的使用習慣。有些湯匙太淺不好舀湯,有些筷子太長反而難操控,這些小細節都會影響烹飪時的順手度。預算有限的話,可以先買平價但品質穩定的品牌,像是台灣本土的餐具廠商就有不少經濟實惠的選擇。

花紋和顏色也是很多人糾結的點,建議新手選擇素色或簡單花紋的款式,比較不容易看膩。白色餐具雖然容易顯髒,但最能呈現食物原色,對新手判斷料理熟度很有幫助。如果想要活潑一點,可以挑選碗緣有簡單線條的設計,這樣擺盤時會更有層次感。記得買之前要先想好家裡收納空間的大小,避免買了太多根本放不下。

為什麼台灣家庭最愛不鏽鋼餐具?這些優點要知道!每次去朋友家吃飯,總會發現廚房裡擺著閃亮亮的不鏽鋼餐具,就連夜市小吃攤也超愛用。其實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啦~不鏽鋼餐具在台灣這麼受歡迎,真的有很多實用又貼心的優點,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最讓人安心的就是耐用度啦!不鏽鋼餐具隨便用個10年都不會壞,摔到地上也不會裂開。像我阿姨家那組不鏽鋼餐具,從我表弟出生用到現在他都上高中了,還是跟新的一樣。而且不用擔心像塑膠餐具那樣用久會刮傷藏細菌,清潔起來超方便,洗碗機隨便丟進去洗都沒問題。

再來就是安全性的部分,現在大家都很注重食安問題。不鏽鋼餐具不會像某些劣質塑膠遇熱釋放有害物質,也不用擔心塗層剝落(像不沾鍋那樣)。特別是家裡有小朋友的,用不鏽鋼餐具媽媽真的會比較放心,畢竟小朋友很常把餐具咬來咬去的啊~

優點 說明
耐用度高 抗摔耐磨,使用壽命長達10年以上
安全性佳 不含BPA等有害物質,耐高溫不釋放毒素
清潔容易 可直接進洗碗機,不易殘留食物味道
經濟實惠 長期使用下來比經常更換的塑膠餐具更省錢
環保 可100%回收,減少一次性餐具浪費

說到價格,雖然剛買的時候感覺比塑膠餐具貴一點,但長期算下來反而更划算。我算過一組不鏽鋼餐具用5年,平均每年花費可能還不到一個便當錢!而且現在很多品牌都有出平價款,像全聯、家樂福這些賣場都買得到,選擇超多的。


最後不能不提的就是環保啦~現在外送這麼方便,很多人會不自覺用很多一次性餐具。但如果養成隨身帶不鏽鋼餐具的習慣,真的可以減少很多垃圾。我辦公室抽屜就放了一組,中午買便當都用它,既衛生又環保,同事看到還跟著學起來了呢!

廚房餐具

什麼時候該淘汰舊餐具?5個判斷標準告訴你

每天吃飯都要用到的餐具,用久了難免會有損耗,但到底什麼時候該換新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判斷標準,讓你知道哪些餐具該退休了。畢竟用對餐具不僅關乎衛生,也會影響用餐的心情跟食物的美味程度呢!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破損變形的餐具。像是碗盤邊緣有缺口、叉子變彎、湯匙表面刮痕太多,這些都可能會刮傷嘴巴或藏污納垢。特別是塑膠餐具用久變形後,更容易卡食物殘渣,清潔起來超麻煩的。建議大家定期檢查一下家裡常用的餐具狀況,該換就換別捨不得。

第二個標準是材質老化。不鏽鋼餐具用久了可能會出現鏽斑,塑膠製品則會變黃變脆。特別是那種用了5年以上的美耐皿餐具,表面開始霧化就該換了,因為材質劣化後可能會釋出有害物質。我家之前就有個用了超久的塑膠碗,加熱後整個變形還散發怪味,嚇得我馬上整組換掉。

再來是清潔難度。有些餐具用久了表面會變得粗糙,或是出現細小裂縫,這種情況就算用力刷洗也很難徹底乾淨。我發現特別是木製餐具最容易有這個問題,用一陣子後表面會變得毛毛的,食物殘渣跟細菌都卡在裡面,這種真的建議直接換新比較安心。

最後兩個標準可以參考下面這個表格:

判斷標準 具體情況 建議處理方式
功能受損 筷子開叉、湯匙變形影響使用 立即更換
衛生疑慮 發霉、染色、異味無法去除 建議淘汰
美觀問題 嚴重刮傷、褪色影響用餐心情 可考慮更換

另外像是風格過時或是數量不足也是很多人會考慮換餐具的原因。畢竟現在餐具款式越出越漂亮,用美美的餐具吃飯心情也會變好。我家去年就把那組用了10年的老氣碗盤換成現在流行的北歐風,整個餐桌氛圍都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