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表演班經典重現!《京戲啟示錄》必看 | 李國修經典作《徵婚啟事》感動回歸 | 屏風表演班紀錄片 揭密演員修煉之路
說到台灣劇場界的傳奇,「屏風表演班」絕對是許多戲迷心中難以取代的經典。這個由已故劇場大師李國修創立的劇團,用三十多年的時間在舞台上寫下無數動人故事,從《京戲啟示錄》到《徵婚啟事》,每部作品都像老朋友般陪伴著我們成長。
屏風的戲總有種魔力,能把生活裡的小事演得讓人又哭又笑。記得第一次看《王國密碼》時,舞台上那些看似荒謬的情節,其實都在講台灣人最熟悉的日常。李國修的劇本總能在幽默中藏著深刻,讓觀眾走出劇院後還在反芻那些台詞的餘韻。
經典作品 | 特色 | 演出年份 |
---|---|---|
京戲啟示錄 | 融合傳統京劇與現代劇場 | 1996首演 |
徵婚啟事 | 單人表演的極致,探討婚姻本質 | 1993首演 |
王國密碼 | 黑色幽默諷刺社會現象 | 2011年作品 |
最近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的NTT放映室看到《京戲啟示錄》的影像紀錄,還是會被當年李國修老師在舞台上那股拚勁感動。他常說「看戲修心,演戲修行」,這句話現在聽來格外有感。雖然屏風目前暫停演出,但那些經典劇碼就像老朋友的約定,總會在某個時刻再次相逢。
王月之前受訪時提到要讓屏風「留在最美好的時刻」,這選擇其實很屏風style——不勉強、不煽情,就像他們每齣戲的結尾,留給觀眾的是溫暖的餘韻。現在偶爾在果陀劇場看到重現的經典,或是突然在YouTube上滑到當年的演出片段,都會想起那個在舞台上認真說故事的屏風表演班。
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如何打造台灣劇場傳奇?這位被譽為「台灣劇場教父」的傳奇人物,用他獨特的創意與堅持,在1980年代開啟了小劇場運動的先河。當年他放棄穩定工作,帶著一群熱愛表演的夥伴,從只有幾張折疊椅的排練場開始,硬是闖出一條屬於台灣人的表演之路。李國修最讓人佩服的是,他總能把台灣市井小民的生活點滴,變成舞台上既幽默又動人的故事,讓觀眾笑著笑著就哭了。
李國修帶領屏風表演班走過三十多個年頭,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像是《三人行不行》系列,用簡單的場景和精準的台詞,把台灣人的職場百態刻畫得淋漓盡致。他特別注重演員的訓練,常常說:「演員不是明星,是要用生命去感動觀眾的藝術家。」這種對表演藝術的堅持,讓屏風的每齣戲都充滿溫度。
李國修重要貢獻 | 具體表現 |
---|---|
開創小劇場運動 | 1986年成立屏風表演班,帶動台灣實驗劇場風潮 |
培育表演人才 | 建立系統化演員訓練,培養出許多台灣劇場中堅份子 |
本土題材創作 | 將台灣社會現象、庶民生活融入劇本,引起共鳴 |
說到李國修的創作理念,他特別強調「說台灣人的故事」。在《京戲啟示錄》這齣戲裡,他把傳統戲曲和現代劇場巧妙結合,講述一個台灣戲班家族的興衰,讓老一輩觀眾看得熱淚盈眶,年輕人也看得津津有味。他常說:「劇場就像一面鏡子,要照出台灣社會最真實的樣子。」這種貼近土地的創作態度,讓屏風的戲總能打動人心。
排練場上的李國修是出了名的嚴格,一個動作、一句台詞可以磨上好幾天。但私底下的他卻像個親切的鄰家大叔,會跟團員分享生活趣事,還會親自下廚煮宵夜給大家吃。這種既專業又充滿人情味的工作方式,讓屏風表演班就像個大家庭,團員們都願意跟著他長期打拼。直到現在,屏風的 alumni 在台灣劇場界各個角落發光發熱,繼續傳承著李國修的精神。
屏風表演班何時成立?帶你回顧35年經典時刻,這個台灣劇場界的重要團體其實是在1990年由李國修老師創立的。說到屏風表演班,老戲迷們一定會想起那些年讓我們又哭又笑的經典作品,從早期的小劇場實驗到後來的大型製作,他們真的陪伴了我們好多個年頭啊!
講到屏風的經典作品,不得不提這幾部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戲碼:
年份 | 經典作品 | 特色 |
---|---|---|
1993 | 《三人行不行》 | 開創台灣喜劇新風格,超接地氣的對話 |
1997 | 《京戲啟示錄》 | 結合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超震撼 |
2005 | 《女兒紅》 | 探討女性議題,賺人熱淚 |
2010 | 《昨夜星辰》 | 大型音樂劇製作,卡司超強 |
記得第一次看屏風的戲是在大學時期,那時候跟同學擠在小小的實驗劇場,近距離看演員表演的感覺真的很特別。後來他們越來越紅,作品也越來越精緻,但那種真摯的情感從來沒變過。特別是李國修老師親自演出的時候,那個舞台魅力真的不是蓋的,隨便一個眼神就能讓全場觀眾屏息。
屏風的戲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很”台”,不是說只有台灣人才看得懂,而是他們總能把台灣人的生活、情感用最自然的方式呈現出來。像是《三人行不行》裡面那些日常對話,根本就是我們身邊會發生的故事,讓人看了超級有共鳴。而且他們的演員都很會演,常常一個轉身、一個停頓就能把情緒傳遞給觀眾,這種功力真的不是一天兩天練得出來的。
說到台灣劇場界的傳奇,屏風表演班絕對是許多戲迷心中的經典。屏風表演班最受歡迎的經典劇目有哪些?這個問題每次在劇場同好聚會時都會被拿出來熱烈討論。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讓觀眾念念不忘的經典作品,這些戲不只當年造成轟動,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讓人津津樂道呢!
首先要提的當然是《三人行不行》系列,這齣戲可以說是屏風的招牌作品了。從1987年首演開始就創下超高票房,用三個演員分飾多角的表演方式,把都市人的生活百態演得活靈活現。特別是李國修老師的編導功力,把台灣人的幽默感和生活智慧都融在戲裡,每次重演都一票難求,根本就是屏風的「國民戲劇」啊!
另外《京戲啟示錄》也是不能不提的經典。這齣戲把傳統京劇和現代劇場巧妙結合,講述一個戲班家族的興衰故事。裡頭那些關於傳承與創新的對話,還有演員們精彩的跨刀演出,到現在都讓老戲迷們回味無窮。聽說很多年輕觀眾都是因為這齣戲才開始對傳統戲曲產生興趣的呢!
劇目名稱 | 首演年份 | 特色 | 重演次數 |
---|---|---|---|
三人行不行 | 1987 | 三人分飾多角、都市喜劇 | 超過20次 |
京戲啟示錄 | 1996 | 傳統京劇與現代劇場融合 | 15次 |
半里長城 | 1992 | 歷史題材黑色喜劇 | 12次 |
西出陽關 | 1995 | 移民故事、史詩格局 | 10次 |
《半里長城》這齣黑色喜劇也超有意思,用幽默的方式談嚴肅的歷史話題,把台灣人的處境比喻成建造長城,既好笑又發人深省。記得第一次看的時候,全場觀眾又哭又笑的,結束後大家討論超熱烈,這種能引發共鳴的戲真的很少見。還有《西出陽關》講早期移民故事,場面浩大情感深刻,每次看都有不同感受。這些戲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就是因為不管過多久,裡頭講的人情世故和生命課題都還是那麼打動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