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香港的地下工作秘辛 | 你不知道的中共香港統戰史 | 地下陣線:中共如何滲透香港

說到香港嘅近代史,就不得不提「地下陣線 中共在香港的歴史」呢段鮮為人知嘅篇章。其實早喺1920年代,中共就已經喺香港建立地下組織,當時主要係為咗躲避國民黨嘅追捕,同時利用香港嘅特殊地位進行情報收集同人員轉運工作。呢段歷史好少被公開討論,但其實對理解今日中港關係有好重要嘅意義。

中共喺香港嘅地下活動可以分為幾個重要時期,每個時期都有唔同嘅任務同特點:

時期 主要活動 代表人物
1920-1930s 建立地下組織、情報工作 周恩來、廖承志
1940-1950s 支援內戰、人員物資轉運 方方、連貫
1960-1970s 文革影響、左派暴動 梁威林、楊光
1980-1990s 過渡期準備、統戰工作 魯平、周南

特別係1949年之後,香港成為中共對外聯繫嘅重要窗口。當時好多物資同情報都係透過香港轉運到內地,仲有唔少民主人士同知識分子都係經香港進入解放區。呢段時期嘅地下工作者真係冒住好大風險,隨時可能被港英政府逮捕或者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1967年嘅左派暴動可以話係中共在香港活動嘅一個轉折點。當時受文革影響,香港左派發動大規模示威同罷工,甚至出現炸彈襲擊事件。雖然最終失敗收場,但呢次事件讓中共重新評估對港策略,轉向更隱蔽嘅統戰工作。有學者認為,呢段歷史對後來中共處理香港問題嘅方式有深遠影響。

1980年代開始,隨著中英談判展開,中共喺香港嘅活動轉向為回歸做準備。唔少地下工作者轉為公開身份,參與基本法起草同過渡期工作。呢個時期嘅活動更加系統化,包括培養政治人才、建立愛國團體同媒體等。可以話係為1997年後嘅管治打下基礎。

地下陣線 中共在香港的歴史


中共在香港的地下工作:從何時開始悄悄佈局?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中後期,當時香港還在英國殖民統治下,中共就已經開始在港島、九龍等地區建立聯絡點。這些看似普通的商舖、社團,實際上肩負著收集情報、聯絡愛國人士的重要任務,就像一張無形的網,慢慢在香港社會扎根。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隨著1997年回歸臨近,這些地下工作的規模和形式都發生了變化。從單純的情報收集,逐漸擴展到文化、教育、商業等多個領域。比如一些中資企業的設立,表面上是正常的商業行為,實際上卻承擔著更複雜的任務。以下是一些關鍵時間點的活動變化:

時期 主要活動形式 代表性案例
1960-1980 情報收集、愛國社團建立 左派工會、愛國學校
1980-1997 商業滲透、文化影響 中資企業進駐、媒體收購
1997-現在 全面融入、制度影響 教育課程調整、選舉制度改變

回歸後的頭十年,這些工作的節奏明顯加快。你會發現街頭多了許多普通話培訓班,學校開始推行國民教育,這些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在商業層面,中資企業在香港的投資越來越多,從房地產到金融,幾乎涵蓋了所有重要行業。這種經濟上的緊密聯繫,讓香港與內地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

近幾年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這些工作的方式也越來越隱蔽。比如透過學術交流、青年活動等形式,培養親中力量。一些看似獨立的智庫或研究機構,其實都有特定的背景。這種軟性滲透比過去的硬性手段更難被察覺,效果卻可能更為持久。

誰在運作?解密中共在香港的地下組織成員這個話題近年來引發不少討論,特別是在香港社會經歷重大變革後,大家對於這類「看不見的手」更加好奇。其實這些組織運作模式相當低調,成員身份往往隱藏在日常職業中,可能是你隔壁的茶餐廳老闆,也可能是寫字樓裡的普通職員。他們的任務主要是收集情報、協調各方資源,以及在必要時動員支持者。

這些地下組織的運作方式相當有系統,通常會分層負責不同任務。根據過往案例和專家分析,我們可以整理出以下常見的成員類型與其可能職責:


成員類型 可能職業掩護 主要職責
情報收集員 記者、社工 搜集社會動態與輿情
資源協調者 商會成員、企業主 提供資金與物資支援
基層動員者 社區幹事、教師 組織群眾活動與宣傳工作
技術支援人員 IT工程師 管理通訊系統與網路安全

這些組織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他們的行動非常隱密,往往透過看似正常的社交活動或商業往來來掩護真實目的。比如舉辦讀書會、社區服務活動,甚至是普通的飯局,都可能成為情報交換或指令傳達的場合。他們的通訊方式也與時俱進,從早期的紙條傳遞,到現在使用加密通訊軟體,讓外界更難追蹤。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成員很多都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們認同中共的理念,自願參與相關工作。並非如外界想像的都是從內地派來的「空降部隊」。這種本土化的運作模式,讓組織更能融入香港社會,也更容易取得當地人的信任。他們的活動範圍相當廣泛,從大學校園到商業圈,甚至連一些非政府組織內部都可能存在這類網絡。

地下陣線 中共在香港的歴史

香港左派如何成為中共的地下陣線?這個問題要從歷史淵源講起。早喺上世紀50年代,香港左派組織就已經同中國共產黨保持密切聯繫,當時嘅工會、學校同文化團體好多都係左派陣地。隨住時間推移,呢啲組織慢慢發展成中共喺香港嘅重要支持力量,特別係喺政治動員同輿論引導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香港左派嘅運作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

領域 具體表現
組織架構 以工聯會、教聯會等團體為核心,形成龐大網絡
資源調配 透過中聯辦等機構獲得資金同政治支持
人才培養 定期組織青年赴內地交流,培養親中政治人才
輿論宣傳 經營《大公報》《文匯報》等媒體,配合中央對港政策

70年代開始,香港左派嘅角色更加明顯。當時佢哋唔單止參與社會運動,仲積極協助中共收集情報同進行統戰工作。例如喺1967年暴動期間,左派組織就扮演咗重要角色。到咗回歸前夕,呢啲團體更係成為北京政府了解香港社情民意嘅重要渠道。

而家睇返轉頭,香港左派嘅發展其實同中港關係變化密不可分。每當兩地關係出現重大轉折,左派組織都會調整策略同工作重點。例如2014年雨傘運動同2019年反修例事件後,左派團體明顯加強咗對青年工作同網絡輿論嘅投入。佢哋嘅活動範圍亦從傳統嘅勞工權益擴展到教育、文化等多個領域。

值得一提嘅係,香港左派並非鐵板一塊,內部都有唔同派系同意見分歧。但總體嚟講,佢哋都認同要維護國家安全同香港繁榮穩定呢個大方向。隨住《港區國安法》實施,左派組織嘅地位同作用更加突出,成為特區政府施政嘅重要支持力量。